“上千人来珠峰逛公园”,在暴雪和雷电中度过惊魂一夜
日期:2025-10-09 11:39:29 / 人气:16
这个“十一”长假,珠穆朗玛峰脚下迎来前所未有的喧嚣——珠峰东坡嘎玛沟区域创下历史最大客流量纪录,上千名徒步爱好者涌入这片以“路野、全程无补给、气候复杂”著称的荒野秘境,希望一睹日照金山的盛景。然而,10月4日夜间,近年国庆期间最强暴风雪突袭,让徒步者在暴雪和雷电中度过惊魂一夜,原本的“逛公园”式旅程瞬间变为凶险考验。
上千人涌入:珠峰徒步变“逛公园”
“活久见,徒步都要变成逛公园了。”9月29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珠峰东坡嘎玛沟进山处一片嘈杂。在云南商团副领队李峰的镜头中,山脚下宛如喧嚣的农贸市场:村民围着卡车卸货,地上堆满帐篷、装备等物资,身穿各色冲锋衣的徒步者拍照留念,牦牛工赶着牦牛集结,场面混乱。
珠峰东坡嘎玛沟徒步路线全长约70-8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徒步者需7-10天走完全程,且全程无商业补给。“十一”是最佳徒步季,此时天朗气清、秋色斑斓,易见“日照金山”等壮美风光。曲当乡村干部达吉介绍,往年同期游客四五百人已算多,今年是他印象中登记游客首次突破千人。
多名徒步者分析,因近期新疆多条徒步路线临时关闭,大量爱好者“转投”珠峰东坡。徒步者分为两类:商团队员配备专业领队和物资,费用较高;散客则网上凑“搭子”分摊费用,人均仅需两三千元。来自苏州的王建平就和5名搭子组队,没找向导,“跟着轨迹和牦牛蹄印走,万无一失”。9月29日傍晚,李峰带领的队员抵达第一个营地晓乌错时,发现营地里帐篷密集,距离仅一两米,“人多到挤爆”。
暴雪惊雷夜:帐篷被埋,睡袋浸湿
珠峰东坡气候诡谲,“一日有四季”。10月3日18时、4日17时日喀则市气象台接连发布强降雨蓝色预警,提示高海拔个别乡镇有大到暴雪。达吉称,4日接到气象通知,但没料到雪会如此之大,“山上山下很多树被压断,记忆中头一次”。
3日夜晚,措学仁玛营地飘雪。次日清晨,王建平发现帐篷积雪一寸厚,担心路面结冰,他匆忙拔营下撤,幸在暴雪前抵达山下。而李峰的商团行程落后一天,4日从俄噶营地向措学仁玛营地进发时,小雪变小雨,雨珠很快下渗,队员保暖层湿透,随后鹅毛大雪夹着冷风袭来,几名队员冷到嘴唇发抖、接近失温。
4日傍晚,广州姑娘陈格爽跟随商团进山,抵达晓乌错营地时,营地里团队不多。但措学仁玛营地已是人满为患,前一天的帐篷被积雪覆盖,众人慌乱。李峰等领队立即在公帐生火,让队员喝热水、换湿衣,钻进睡袋取暖。
雪下了一整夜,伴随雷电。队员们或在帐篷内设闹钟每小时抖雪,或聚集在公帐枯坐。李峰和领队轮流值夜,用铁锹清理帐篷积雪。散客处境更凶险:一名网友和搭子挖雪1小时清帐篷周边,两小时后帐篷又被掩埋,睡袋浸湿,他蹚着及膝深的雪摸索到牧屋才熬过一夜。陈格爽回忆,5日凌晨2、3点雷声炸响,每隔一两分钟一次,闪电照亮帐篷,“大自然力量太强大,人类太渺小,只能祈祷”。
牦牛开路:垭口处“屁降”下撤
5日一早雪停,措学仁玛营地雪深超膝盖,部分帐篷被压塌,大家忙着挖出被埋的食材和装备。下山需翻越海拔5350米的朗玛拉垭口,这是路线制高点,也是最艰难的关卡——先经三四公里、海拔330米的爬升,路面多碎石、草甸和薄冰,再经历1300米的陡峭下降。
前方商团领队和藏人协作轮番铲雪开路,随后牦牛工赶着卸了物资的牦牛在前蹚出宽四五十厘米的沟渠。几百名徒步者在深雪中以“0.5倍速”前行,走两步就喘气。到了垭口下降段,积雪掩盖碎石缝隙,90%的队员摔跤,不少人恐惧之下采用“屁降”——坐姿利用臀部摩擦减速,“一旦失控就可能高速滑坠”。李峰既要顾脚下,又要照看队员,“无暇欣赏经幡飘动的垭口风景”。
多方救援:中秋夜平安返程
风雪中,救援力量迅速行动。4日晚,王建平住进曲当乡政府安置点;5日9时,陈格爽的商团决定下撤,13时遇到上山的救援队,喝到了热奶茶,随后坐上转运车离开。同日上午11时,曲当乡村干部达仁组织十几个村民,带物资徒步8小时赶到拉则错营地,给游客换干爽衣物,还搀扶一名缺氧徒步者下山。
10月6日中秋节,350名游客安全抵达曲当镇接应点,其余200多名失联游客全部取得联系。截至10月8日19时,最后一批15名游客在携带食品、供氧设备的救援力量引导下安全下山。返程车上,雪后初霁的夜空挂着圆月,队员们纷纷拍照纪念,“这轮月亮象征着平安团圆”。
回顾这段惊险旅程,李峰、陈格爽等亲历者最深刻的感受是“敬畏自然”。“在极端环境中,人类没有对抗的资本,只能提前规避、做好防护。”这成为所有徒步者的共识。
上千人涌入:珠峰徒步变“逛公园”

“活久见,徒步都要变成逛公园了。”9月29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曲当乡珠峰东坡嘎玛沟进山处一片嘈杂。在云南商团副领队李峰的镜头中,山脚下宛如喧嚣的农贸市场:村民围着卡车卸货,地上堆满帐篷、装备等物资,身穿各色冲锋衣的徒步者拍照留念,牦牛工赶着牦牛集结,场面混乱。
珠峰东坡嘎玛沟徒步路线全长约70-8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徒步者需7-10天走完全程,且全程无商业补给。“十一”是最佳徒步季,此时天朗气清、秋色斑斓,易见“日照金山”等壮美风光。曲当乡村干部达吉介绍,往年同期游客四五百人已算多,今年是他印象中登记游客首次突破千人。
多名徒步者分析,因近期新疆多条徒步路线临时关闭,大量爱好者“转投”珠峰东坡。徒步者分为两类:商团队员配备专业领队和物资,费用较高;散客则网上凑“搭子”分摊费用,人均仅需两三千元。来自苏州的王建平就和5名搭子组队,没找向导,“跟着轨迹和牦牛蹄印走,万无一失”。9月29日傍晚,李峰带领的队员抵达第一个营地晓乌错时,发现营地里帐篷密集,距离仅一两米,“人多到挤爆”。
暴雪惊雷夜:帐篷被埋,睡袋浸湿
珠峰东坡气候诡谲,“一日有四季”。10月3日18时、4日17时日喀则市气象台接连发布强降雨蓝色预警,提示高海拔个别乡镇有大到暴雪。达吉称,4日接到气象通知,但没料到雪会如此之大,“山上山下很多树被压断,记忆中头一次”。
3日夜晚,措学仁玛营地飘雪。次日清晨,王建平发现帐篷积雪一寸厚,担心路面结冰,他匆忙拔营下撤,幸在暴雪前抵达山下。而李峰的商团行程落后一天,4日从俄噶营地向措学仁玛营地进发时,小雪变小雨,雨珠很快下渗,队员保暖层湿透,随后鹅毛大雪夹着冷风袭来,几名队员冷到嘴唇发抖、接近失温。
4日傍晚,广州姑娘陈格爽跟随商团进山,抵达晓乌错营地时,营地里团队不多。但措学仁玛营地已是人满为患,前一天的帐篷被积雪覆盖,众人慌乱。李峰等领队立即在公帐生火,让队员喝热水、换湿衣,钻进睡袋取暖。
雪下了一整夜,伴随雷电。队员们或在帐篷内设闹钟每小时抖雪,或聚集在公帐枯坐。李峰和领队轮流值夜,用铁锹清理帐篷积雪。散客处境更凶险:一名网友和搭子挖雪1小时清帐篷周边,两小时后帐篷又被掩埋,睡袋浸湿,他蹚着及膝深的雪摸索到牧屋才熬过一夜。陈格爽回忆,5日凌晨2、3点雷声炸响,每隔一两分钟一次,闪电照亮帐篷,“大自然力量太强大,人类太渺小,只能祈祷”。
牦牛开路:垭口处“屁降”下撤
5日一早雪停,措学仁玛营地雪深超膝盖,部分帐篷被压塌,大家忙着挖出被埋的食材和装备。下山需翻越海拔5350米的朗玛拉垭口,这是路线制高点,也是最艰难的关卡——先经三四公里、海拔330米的爬升,路面多碎石、草甸和薄冰,再经历1300米的陡峭下降。
前方商团领队和藏人协作轮番铲雪开路,随后牦牛工赶着卸了物资的牦牛在前蹚出宽四五十厘米的沟渠。几百名徒步者在深雪中以“0.5倍速”前行,走两步就喘气。到了垭口下降段,积雪掩盖碎石缝隙,90%的队员摔跤,不少人恐惧之下采用“屁降”——坐姿利用臀部摩擦减速,“一旦失控就可能高速滑坠”。李峰既要顾脚下,又要照看队员,“无暇欣赏经幡飘动的垭口风景”。
多方救援:中秋夜平安返程
风雪中,救援力量迅速行动。4日晚,王建平住进曲当乡政府安置点;5日9时,陈格爽的商团决定下撤,13时遇到上山的救援队,喝到了热奶茶,随后坐上转运车离开。同日上午11时,曲当乡村干部达仁组织十几个村民,带物资徒步8小时赶到拉则错营地,给游客换干爽衣物,还搀扶一名缺氧徒步者下山。
10月6日中秋节,350名游客安全抵达曲当镇接应点,其余200多名失联游客全部取得联系。截至10月8日19时,最后一批15名游客在携带食品、供氧设备的救援力量引导下安全下山。返程车上,雪后初霁的夜空挂着圆月,队员们纷纷拍照纪念,“这轮月亮象征着平安团圆”。
回顾这段惊险旅程,李峰、陈格爽等亲历者最深刻的感受是“敬畏自然”。“在极端环境中,人类没有对抗的资本,只能提前规避、做好防护。”这成为所有徒步者的共识。
作者:杏彩体育
新闻资讯 News
- “上千人来珠峰逛公园”,在暴雪...10-09
- 景德镇一轿车下坡时凌空飞起 目击...10-09
- 许家印家族信托被击穿:法律、金...10-09
- 10月A股展望:多重利好下,市场...10-09
案例展示 Case
- 罗纳尔迪尼奥代言杏彩体育11-04
- 杏彩体育CNYT充提返利11-04
- 杏彩体育会员日11-04
- 杏彩体育返利日11-04
- 推荐好友 财富自由11-04
- 幸运注单 福利派送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