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讯飞刘庆峰:中美AI竞速与中国企业的破局之道

日期:2025-07-04 14:06:21 / 人气:4



6月27日,在“正和岛2025案例共学年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以《解放生产力释放想象力——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进展及典型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中美AI大模型竞争格局、中国企业的突围路径,以及通用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的落地实践。其核心观点可提炼为:中美大模型差距已缩短至3-6个月,中国需以国产化底座+行业创新实现“换道超车”。

一、高考“阅卷”揭示的技术水位:中国大模型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刘庆峰以高考成绩为切口,直观呈现了中国大模型的技术进展:

语文与英语:讯飞星火在高考作文(满分60分)中获53分,英语作文(满分20分)获19.5分,均位居国内主流大模型首位;
数学与理科:在高考数学(满分150分)测试中,讯飞星火与DeepSeek分别突破140分(OpenAI-O3亦参与测试),且星火具备多模态能力(可通过OCR直接解题);
国际对标:OpenAI-O3虽在数学、科学领域有突破,但中国大模型在理科综合能力上已实现“并跑”。
这一表现印证了刘庆峰的判断:“中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水位,已从‘追赶者’变为‘并跑者’。”

二、中美差距缩至3-6个月:算力封锁下的“自主突围”
刘庆峰指出,尽管美国通过芯片禁令(单芯片算力限高312T、数据带宽限宽400G,禁售阉割版芯片)试图遏制中国AI发展,但实际效果有限:

技术代差消失:从OpenAI推出深度思考模型到中国复现技术,中美差距从“代差”缩短至“3-6个月”;
国产算力逆袭:讯飞星火3.5成为首个基于国产算力训练的千亿级大模型(华为910B芯片算力达113T,接近英伟达A100/A800的80%-90%性能),训练效率从初期的30%提升至73%;
算法创新破局:通过“快思考+慢思考”融合框架(企业仅需一套系统即可切换模式)、小参数模型高效训练(如星火X1用32张卡实现满血版R1需512张卡的效果)等技术突破,中国企业在算力受限下实现了“以小博大”。
“算力封锁倒逼自主创新,反而让我们在算法优化、国产适配上走得更远。”刘庆峰强调。

三、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行业模型落地才是真壁垒
刘庆峰认为,大模型的竞争已从“参数竞赛”转向“行业渗透”,而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快速迭代能力:

典型场景落地:
教育:打造教师助手,将机器思维链转化为教学思维链,性能超越GPT-4.5;
医疗:心内科、糖尿病专科应用超越主治医师水平,辅助诊断纠正不合理处方超9000万次;
司法:最高检引入大模型辅助量刑,准确率提升至83%;
工业:家电龙头海尔、TCL、美的合作,芯片出货量从2022年1300万片增至2024年4000万片(预计2025年破6000万片);
办公:讯飞办公本用户破9000万,会议纪要生成效率提升90%;
翻译:支持商务谈判、合同签订,抗噪远距离交互突破,覆盖48国语言。
生态赋能:讯飞人工智能平台新增170万开发者团队,54%的应用聚焦工业场景(如中石油1000多支队伍开发2000多个智能体)。
“行业模型的核心是‘精准训练’——用自动化工具将数据整理效率提升24倍,针对场景定制小参数模型(如70B模型可适配企业需求),而非盲目追求千亿参数。”刘庆峰直言。

四、未来战场:源头创新+生态繁荣决定胜负
面对“中美AI终极对决”的提问,刘庆峰给出关键判断:

短期(1-3年):中国需巩固国产化底座(算力、算法、数据),在行业应用中积累数据飞轮,抢占千行百业数字化红利;
长期(5-10年):必须加强源头技术创新(如量子计算+AI融合、可控核聚变模拟),避免陷入“跟随式创新”陷阱。“若不能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上实现突破,未来十年我们仍可能被‘卡脖子’。”
他以合肥的布局为例:“城市级创新生态正在探索GPT框架与量子计算的结合,目标是用AI将可控核聚变模拟试验从10天缩短至1天——这种跨学科突破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结语
刘庆峰的演讲传递出一个清晰信号:中美AI竞争已进入“下半场”,技术差距的缩小只是起点,真正的较量在于谁能更快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谁能在垂直行业构建不可替代的壁垒。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抓住国产化替代窗口期、深耕场景化创新、布局源头技术,是在这场“持久战”中胜出的必由之路。正如他所言:“解放生产力的钥匙,藏在每一个行业的智能化重构中。”

作者:杏彩体育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彩体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