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谈《南京照相馆》:剧本优选与年轻导演上位背后的行业变局
日期:2025-09-09 17:37:46 / 人气:12
在海浪电影周 “新浪潮论坛” 上,中影、华谊、麦特等影视巨头掌舵人的发言,不仅复盘了暑期档的成败,更透露出中国电影行业的深层转向。中影总裁傅若清首次谈及《南京照相馆》的立项细节 —— 从多个剧本中优选、年轻导演申奥高效把控成本 —— 这一案例成为行业变局的缩影:剧本选择机制升级、年轻导演全面崛起、市场格局重构,曾经的 “老登” 导演与传统影视公司逐渐失去话语权,中国电影正进入 “内容为王、导演为核” 的新周期。
一、《南京照相馆》:剧本优选制打破行业惯性,国家队优势凸显
《南京照相馆》作为反法西斯胜利 80 周年的献礼作品,其立项过程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创作逻辑,展现出中影作为 “国家队” 的资源与战略优势。
1. 多剧本竞标制:从 “被动接稿” 到 “主动筛选”
傅若清明确表示:“当时在相关的剧本里,《南京照相馆》是最感人和完整的,所以我们上上下下一致决定拍这个。” 这意味着,针对 “南京大屠杀” 这一历史题材,中影并非依赖单一编剧创作,而是同时征集多个剧本进行比对筛选。这种 “多剧本竞标制” 打破了行业内 “资方找编剧写稿” 或 “编剧带剧本找投资” 的传统模式,将 “剧本质量” 作为立项的核心标准 —— 只有情感张力足、叙事完整度高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这种机制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避免了 “一稿定生死” 的风险,通过横向对比选出最优方案;另一方面,倒逼编剧提升创作质量,形成良性竞争。傅若清的表述也暗示,此类重要历史题材的剧本储备充足,中影有能力对内容进行 “优中选优”,这是普通影视公司难以企及的资源优势。
2. 年轻导演的 “高效执行”:成本与节奏双把控
选择申奥执导,是《南京照相馆》的另一关键决策。傅若清与华谊总裁王中磊均对其赞不绝口:“对影片的把控非常尊重剧本,按照剧本推进制作,效率高、成本控制得好”“用剪辑逻辑拍摄,不浪费一条素材,拍完两周就出导演剪辑版”。这种 “零冗余拍摄” 能力,恰好契合了当下行业对 “降本增效” 的需求。
相较于部分资深导演 “现场改剧本”“反复重拍” 的创作习惯,申奥的 “剧本至上” 与 “剪辑前置” 理念,显著降低了制作风险与成本。王中磊特别强调:“他拍的时候就知道怎么剪辑,不需要重来二三十条”,这种精准的执行能力,成为年轻导演获得资本青睐的核心竞争力。
二、暑期档启示录:年轻导演上位与 “老登” 导演的集体折戟
论坛上大佬们的发言虽未明说,但字里行间都印证着一个事实:2025 年暑期档是中国电影的 “代际更替分水岭”—— 以申奥、杨子为代表的年轻导演全面崛起,而管虎、姜文等 “老登” 导演则因作品脱离市场审美而遭遇滑铁卢。
1. 年轻导演的 “三大优势”:懂市场、肯反思、善执行
大麦娱乐李捷的发言道出了资本偏爱年轻导演的本质:“投资电影研究类型不如挑导演”。他以《捕风追影》导演杨子为例,总结出年轻导演的三大核心优势:
- 市场敏感度:杨子的作品虽有港片气质,却能融入当下观众喜爱的叙事节奏与情感表达,打破 “港片式微” 的魔咒,实现票房口碑双爆;
- 反思精神:“永远觉得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不是观众或宣发的问题”,这种不推诿、善调整的态度,让他们能快速迭代创作理念;
- 高效执行:《捕风追影》的动作指导、剪辑指导均为年轻人,团队配合默契,以低成本实现高完成度,契合资本 “风险可控” 的诉求。
申奥同样具备这些特质 —— 尊重剧本却不僵化,高效拍摄却不妥协质量,这种 “平衡感” 正是当下行业最需要的导演素养。
2. “老登” 导演的困境:审美脱节与创作惯性
与之相对,以管虎、姜文为代表的资深导演,在暑期档遭遇集体失利。究其原因,核心在于 “创作惯性” 与 “市场脱节”:
- 题材陈旧:仍沉迷于个人化的历史叙事或风格化表达,忽视年轻观众对 “强情节”“共情力” 的需求;
- 成本失控:延续 “大制作、慢节奏” 的创作模式,与行业 “降本增效” 的趋势背道而驰;
- 拒绝妥协:过度坚持 “作者表达”,不愿倾听市场反馈,导致作品曲高和寡。
正如李捷所言:“电影是拍给 18 个月后的观众,对类型的研究没有意义,但导演的创作理念是否跟得上观众审美,直接决定作品成败。”“老登” 导演的集体折戟,本质上是创作理念未能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
三、市场格局重构:国家队与互联网资本主导,传统公司边缘化
论坛上的发言还揭示了中国电影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 曾经的华谊、博纳、万达等传统影视公司逐渐边缘化,中影领衔的 “国家队” 与猫眼、大麦娱乐等 “互联网系” 资本形成 “三足鼎立” 的新格局。
1. 中影:以资源优势掌控核心题材
作为 “国家队”,中影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掌握重大历史题材、主旋律题材的立项主导权,如《南京照相馆》这类献礼作品,能调动多剧本竞标、优选导演等资源;二是深度参与院线发行,几乎覆盖全国一半以上的上映影片,在排片、宣发上拥有天然优势。傅若清的发言也印证了这一点:“中影每年都会在历史事件节点推出反映时代要求的电影”,这种 “题材 + 渠道” 的双重掌控力,让中影稳居行业龙头。
2. 互联网资本:以数据与渠道决胜市场
猫眼(淘票票)、大麦娱乐等依托互联网售票平台崛起的资本,凭借 “数据洞察 + 渠道掌控” 成为行业中坚:
- 数据驱动:通过售票平台积累的用户数据,精准判断导演、题材的市场潜力,如大麦娱乐投资《捕风追影》,正是基于对导演杨子过往作品数据的分析;
- 渠道垄断:掌握线上售票入口,在宣发、排片上拥有话语权,能快速将影片推向市场。
李捷坦言:“行业现在成功的点在于选择导演”,而这种选择背后,正是互联网资本通过数据沉淀形成的 “导演评估体系”。
3. 传统公司:在夹缝中寻求转型
相比之下,华谊、博纳等传统公司则陷入困境:既缺乏中影的题材资源,又没有互联网资本的数据与渠道优势,只能通过合作参与项目,或押注年轻导演寻求突破。王中磊在论坛上频繁称赞申奥,正是华谊试图绑定年轻导演、回归主流赛道的信号,但能否成功仍需时间检验。
四、行业未来:内容回归与导演中心化的 “新周期”
综合论坛大佬们的观点,中国电影行业正进入一个 “内容回归、导演中心化” 的新周期,未来的发展将呈现三大趋势:
1. 剧本优选制将成主流
《南京照相馆》的 “多剧本竞标” 模式可能被推广至更多项目,尤其是重大题材与商业大片 —— 资本将更注重 “内容前置”,通过横向对比降低创作风险,让 “好剧本” 成为项目成功的基石。
2. 年轻导演将主导创作话语权
资本对年轻导演的信任度将持续提升,不仅在商业类型片领域,主旋律、历史题材也将向他们开放。申奥、杨子等导演的成功案例,将吸引更多资本向年轻导演倾斜,形成 “良性循环”。
3. 降本增效成行业共识
在市场竞争加剧与资本理性化的背景下,“低成本、高效率” 将成为项目立项的重要标准。像申奥那样 “用剪辑逻辑拍摄”“严控成本” 的导演,将成为行业标杆。
结语:行业变局中的 “破与立”
中影谈《南京照相馆》的立项细节,看似是单个项目的复盘,实则是中国电影行业 “破立并举” 的缩影:打破了传统的创作模式与导演依赖,建立了 “剧本优选、年轻导演主导、资本理性化” 的新秩序。
对于行业而言,这种变局是阵痛也是机遇 —— 它倒逼创作者回归内容本质,推动资本更高效地配置资源;对于观众而言,年轻导演的崛起将带来更贴近时代审美的作品,让中国电影更具活力。正如傅若清所言,《南京照相馆》的成功在于 “选对了剧本,找对了导演”—— 这或许就是未来中国电影的 “成功公式”:以优质内容为核,以高效执行为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作者:杏彩体育
新闻资讯 News
- 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名单:贾...09-09
- 梁敏巧:从“拜金”争议到琴行创...09-09
- 突发!69 岁罗莽失联多日手机停用...09-09
- 中影谈《南京照相馆》:剧本优选...09-09
案例展示 Case
- 罗纳尔迪尼奥代言杏彩体育11-04
- 杏彩体育CNYT充提返利11-04
- 杏彩体育会员日11-04
- 杏彩体育返利日11-04
- 推荐好友 财富自由11-04
- 幸运注单 福利派送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