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佛山基孔肯雅热疫情:闲置房成蚊虫消杀关键点

日期:2025-07-31 15:09:00 / 人气:3



佛山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于高位期。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顺德区乐从、北滘、陈村三镇为集中高发区。7月29日,界面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乐从镇、北滘镇多个病情报告点和定点收治机构,发现闲置房屋成为蚊虫消杀的关键难点。

一、疫情现状:轻症为主,防控痕迹明显

佛山本轮疫情以轻症患者为主,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乐从镇、北滘镇作为高发区域,虽疫情严峻,但镇上生活秩序未受明显影响。公园热闹,球场孩子奔跑,仅街道显眼处张贴防蚊标语、空气中有淡淡药水味提示着蚊患存在。当地居民多数穿着短袖、短裤、拖鞋,仅少数穿长袖长裤防蚊,不少人反馈近期蚊子减少。

二、疫情源头与传播:水乡环境与闲置房隐患

乐从腾冲社区是今年全国首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地。该社区位于珠江水系,被东平水道、顺德水道及英雄河、沙良河环绕,水网纵横为蚊虫繁殖提供天然场所。7月9日,社区居委会主任陆培浩收到首例确诊通知,患者为境外返乡人员,系本轮疫情“零号病人”。病毒在伊蚊体内增殖后通过叮咬传播,形成社区传播。目前腾冲社区已降为低风险疫点。

邻近的大墩村于7月14日发现首例患者,虽与腾冲传播关系未定,但因两村相邻、人员来往密切,传入可能性大。大墩村书记梁满全介绍,发现病例后,村里立即排查同住人员、开展防控,重点清除屋内外积水(如花盆、水缸等)。村委会定期组织清理公共环境并按网格化推进防疫(全村划为20个大网格、85个小网格,排查1718户),确诊点周边50米为重点防控区,三天内完成消杀和积水清除。但隐患藏在年久失修、门窗紧闭的闲置房屋中——本地村民外迁留下大量祖屋,年久失修、常年封闭,屋内树木丛生、盆罐堆放,积水滋生蚊媒。此外,顺德家庭常见的供桌富贵竹水培植物,因根部存水也成蚊媒滋生点。梁满全表示,村委已通知住户返家配合消杀,对不愿配合的村民安排专人劝导。

北滘镇林头社区、广教社区于7月29日启动灭蚊消杀行动,出动100名消杀人员,配备车载式、超低容量及无人喷洒机,对房前屋后、阴暗巷道等重点部位进行饱和式围合消杀,居民也在傍晚蚊虫活跃时段点燃蚊香配合。

三、治疗与防控:轻症可愈,灭蚊为关键

佛山市公布53家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记者探访乐从医院和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发现,院内保障措施完善。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留观区提供免费茶饮、餐点,患者核酸结果4 - 6小时出具,阳性者住院治疗。两家医院感染隔离病区配备防蚊门帘、窗纱、蚊香、灭蚊灯及蚊帐,患者情绪平稳。46岁患者李先生因关节疼痛就诊,确诊后住院,29日核酸转阴,因皮疹需再观察一天,预计次日出院。

医生介绍,基孔肯雅热通过蚊媒传播,不具人传人特性,患者以轻症为主,主要表现为中低热、关节痛、皮疹,治疗以对症为主(退烧、止痛、止痒),病程约3 - 7天,核酸转阴后可出院,发病7天左右可康复。但需注意,新生儿、65岁以上老人及有基础疾病者为重症高风险人群,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需及时就医。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醒,约20% - 30%患者会出现关节痛症状,多数短期缓解,少数可能持续半年以上甚至留后遗症;治疗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可用对乙酰氨基酚。

目前,佛山正通过加强蚊虫消杀(重点清理闲置房屋、水培植物积水)、规范诊疗流程等措施控制疫情,居民也需提高防蚊意识,共同阻断病毒传播。

作者:杏彩体育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彩体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