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发展热潮下的“大哥大困境”与破局之路
日期:2025-09-29 20:18:54 / 人气:35

9月24日傍晚,山东日照的海面上,运载火箭喷薄而出的火焰照亮了天空,将12颗低轨卫星送入距离地面600公里的LEO轨道,这一场景是我国卫星产业尤其是低轨星座加速发展的生动写照。然而,在这蓬勃发展的背后,卫星通信面临着诸多新的烦恼与挑战。
商业困境:未走出“大哥大”困局
产业发展的推动力
近年来,卫星通信热潮涌起,低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尤为迅猛。从供给侧来看,火箭发射、集成电路、卫星制造和通信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卫星小型化、模块化、组件化成为可能,降低了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调制与编码技术、多天线波束赋形技术快速发展,毫米波、太赫兹、激光通信等星际链路技术也逐步成熟。从需求侧来看,地震、洪灾等应急通信需求,以及渔民、牧民、护林员、驴友等群体的日常通信需求,还有低空经济发展等,都对低轨卫星通信提出了要求。
规模经济的缺失
尽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卫星通信仍面临严峻挑战。在2025年中国无线电大会上,业内专家指出“今天的卫星通信还没有走出1G时代‘大哥大’的困局”,没有形成规模经济。2025年初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约为57亿户,而卫星通信用户数仅为1000万量级,其中星链用户约700万户、铱星约180万、海事卫星约16万,天通卫星约250万。这表明卫星通信至今未转入规模经济的“轨道”,主要满足应急通信需求,即使是星链,目前也未盈利,而SpaceX的火箭发射业务实现了盈利。
华为推动的手机直连卫星业务也面临类似问题。虽然华为支持北斗短报文功能的终端累计销量已超4000万台,但日使用人数仅占终端累计销量的0.1%。使用率低的原因包括国内蜂窝网络覆盖优良、高轨卫星容量带宽小且用户场景单一、通话音质和图像效果不佳等。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副总经理陈山枝认为,卫星通信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标准数量多导致体制割裂,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目前卫星通信系统分为窄带卫星系统和宽带卫星系统,技术体制互不兼容,与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不断收敛形成鲜明对比。技术体制的“五花八门”也给终端厂商带来了困扰,增加了通道成本。
太空交通与频轨资源管理挑战:缺乏规则与共享
太空拥挤现状
随着卫星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太空正变得越来越拥挤。全球在轨的高轨卫星超过600颗,平均每一度轨位上就有1.7颗卫星,最热门的轨位上甚至聚集了7颗卫星,拓展获取新轨位的难度非常大。低轨道上同样不容乐观,近地轨道上的卫星数量若达到10万颗就会处于饱和状态,而目前已发布计划的大型星座卫星总数已超过13万颗。
太空交通规则缺失
大型星座的爆发造成了“洪峰”,加剧了频率轨道资源的竞争,也显著增加了太空物体间的碰撞风险,对在轨航天器、航天员和地面安全都构成威胁。一般认为,星间距离500米是触发告警的阈值,小于500米卫星就需要进行避碰操作。但目前尚无明确的管理和协调规则,缺乏有效的交通规则指导,主要靠相关方自行协商解决问题。避碰操作会导致燃料消耗,缩短卫星维持正常轨道高度及机动控制的时间,影响卫星的整体运行寿命;还可能导致空地和星间链路中断,影响网络服务的质量与可靠性。以Starlink为例,在2024年11月底至2025年5月底的半年间,为避碰而进行的机动次数达14.4万次,同比大增200%。
数据共享不畅
当前不仅缺乏太空交通规则,在轨道资源分配和规划、轨道协调程序和规则上也缺乏明确规范,国际电信联盟对同一轨道面内或相邻轨道面的多星座部署,缺乏容量上限和部署优先级的标准。同时,国内外对于卫星态势感知平台数据的共享仍不畅通,缺乏统一且有公信力的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大型星座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时,需要获取对方卫星的信息以避免碰撞,因此需要建立可对外开放的轨道避碰数据交互和协同平台,提前筛查并识别碰撞风险。
手机直连卫星:多种模式面临挑战,星地融合是方向
手机直连卫星的热点关注
手机直连卫星是当下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产业共同关注的热点。9月上旬,SpaceX宣布斥资170亿美元购买美国第四大移动运营商EchoStar的无线频谱许可证,为其独立开展手机直连卫星服务铺平了道路。
多种模式及其挑战
目前实现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有多种方式。SpaceX走的是“‘旧’手机 + ‘新’卫星”模式,用户侧手机基本不做改动,技术难度全部交给卫星处理,但这种模式面临卫星成本过高、多普勒频移和同步时钟等问题较难处理的挑战,且MSS频段基本已被分配完毕,新增可能性近乎为零,虽与T - Mobile合作,但收购许可证后独立推进业务仍面临诸多问题。“‘旧’卫星 + ‘新’手机”模式是卫星不做改动,难题交给手机,但这种模式遇到的挑战是用户通信速率偏低,基于高轨卫星的手机直连卫星服务仅能提供语音和短信,以及简单的图片发送,视频通话、刷短视频等场景还无法实现。
星地融合的发展方向
在陈山枝看来,发展卫星互联网的技术方向在于“5G兼容、6G融合”。“5G兼容”是以5G技术为基础,根据卫星链路的差异化特点进行针对性修改和优化,制定基于5G的低轨卫星通信体制,最大程度复用5G技术及其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6G融合”是指在6G标准制定之初就构建卫星与地面蜂窝通信的统一无线空口、统一接入、统一认证方案,支持终端在卫星与地面网络间无缝切换及跨运营商漫游。星地融合才是卫星通信发展的康庄大道,有望带领卫星通信走出当前的困境,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卫星互联网在发展的道路上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面临着商业困境、太空交通与频轨资源管理挑战以及手机直连卫星模式难题等诸多问题。通过形成规模经济、建立太空交通规则和数据共享平台以及推动星地融合等措施,有望破解这些难题,实现卫星通信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杏彩体育
新闻资讯 News
- 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场迟到...10-14
- 中国不再当“卑微甲方”:一场关...10-14
- 零食行业高端化现象分析:高价≠...10-14
- 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观察及行业...10-14
案例展示 Case
- 罗纳尔迪尼奥代言杏彩体育11-04
- 杏彩体育CNYT充提返利11-04
- 杏彩体育会员日11-04
- 杏彩体育返利日11-04
- 推荐好友 财富自由11-04
- 幸运注单 福利派送11-04